关于我们
园区服务
体验活动
田间杂谈
周边景点
线上商店
登入 / 注册
关于我们
园区服务
体验活动
田间杂谈
周边景点
线上商店
登入 / 注册
繁
簡
繁
簡
探索员山纯境
来过枣稻田,您将发现员山乡,不同于宜兰县市区的可爱迷人。它纯粹静谧而饶富诗意,值得深入探索
大湖底休闲农业区
264宜兰县员山乡湖东村德湖路二段122号
本区成立于民国97年6月,为宜兰县内第十三处休闲农业区,范围扩及员山乡内的湖东村、湖西村、逸仙村及湖北村。公元1815年左右,员山乡先民始拓垦此区,时因发生西势大溪发生水患,高地处无水,低洼处泛滥,先民合议筑围埤、凿圳灌溉,解决水犯问题。由此,此区成为宜兰埤圳最多的区域;本农业区山林、田园景色宜人,完全不受工业污染,生态环境受游客青睐,加上周围丰富的农业生产及农村文化资源,成为宜兰县最受欢迎的农业观光休闲区之一。
胜洋水草休闲农场
264宜兰县员山乡八甲路15-6号
胜洋水草场位于宜兰县员山乡的尚德小区,日治时代尚未兴建兰阳溪堤防以前,这里是宜兰河流域的范围,经常性的洪水及水道变换,使得这里无法演替为成熟的楠榕林带,树种以台湾赤杨等先驱阳性物种为最优势。昭和11年(1936)员山堤防完工使得宜兰河改道,内城到尚德一带不再受到水患的侵扰,空出一片新生地,成为当地人填土辟地耕作之地。 根据耆老访谈,胜洋水草原本是水稻田,民国56年陆续有人到此挖鱼塭养殖鳗鱼。在水生植物方面,尚德小区还保留许多原生的水生植物,譬如小谷精、水车前、圆叶节节菜、大叶田香草、白花紫苏草、马藻、聚藻、竹叶眼子菜等,许多水草在附近可以找到;宜兰是台湾湖泊湿地数量最多的地区,其中又以员山地区的低海拔湖泊为最多,如双连埤、草埤、冷埤、水土埤、太阳埤、雷公埤、软埤等,再加上员山乡沟渠纵横,孕育许多独特的水生植物,光是双连埤就有90种的水生植物,几乎占台湾的1/3。这些水草胜洋水草皆有收集。 全世界的流通水草约有150种左右,胜洋水草以天然的环境优势,成为台湾最大的水草场,总生产量占台湾市场的1/4以上。 水草除了提供水族缸的种植外,还具有生态、食用、休憩、民俗、美化人生的功能,本报告除了以胜洋水草场的生态区位做分析,以原生植物、水域植物区及景观植物区三部份进行调查,建立植被基本数据,以供场方维护管理、保育应用及解说教育的依据。-数据源:胜洋水草休闲农场官方网站>
阄二林家古厝
264宜兰县员山乡三阄路85号
阄二林家古厝建于清朝同治年间,迄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,为宜兰县硕果仅存的清代合院建筑,于民国90年间登入为本县历史建筑。其特色为符合林家背景,具官品燕尾式屋脊,另外墙的青砖质地密实,以应宜兰多雨的天候;其屋设计有二十八个枪孔,是用来防御土匪用的。宜兰县员山乡林佳,为地方显赫家族,林朝英后代林灯创办国产集团同时并未忘却故乡,留遗产数亿造福地方,其子孙更遵循林灯遗愿,持续关怀在地弱势。
蜊埤湖落羽松
264宜兰县员山乡蜊埤路11号
蜊埤湖为全台知名落羽松景点之一,其与员山福园、员山公墓比邻而居,正因为此一特点,让蜊埤湖充满了浓郁、神秘的殡葬民俗色彩。由于所在位置特别,以往仅有送葬队伍往来,鲜少游客出入此处,直至近年寻访秘境热潮兴起,加上宜兰县政府的用心经营,一改大众对墓园阴森印象,此处成为宜兰县知名生态观光景点,每年春秋两季,吸引数千人潮朝圣。托福园工作人员用心地维护的福,才让许多游客注意到它的美丽和特别,除外,湖面上常有绿头鸭、水鸭等动物游憩,湖中更富含许多不同品种的鱼类,经常还可见到游客在湖边垂钓。
八甲休闲鱼场
264宜兰县员山乡八甲路1之10号
八甲香鱼养殖场位于宜兰县员山乡尚德村八甲路1-9号,台湾的香鱼有90%的产量分布在宜兰,而八甲香鱼养殖场的年产量高达一百公吨,为90年代全国香鱼产量最大的养殖场。在鱼场周围的特有生态中,整年都有约两千只白鹭丝与夜鹭在近栖息,形成一壮观的鸟类栖息地,夜鹭为夜间觅食、白鹭为日间觅食,冬天有水鸭与灰鹤到此栖息,因此在栖息地形成一日夜交替的特殊景观。-数据源:八甲休闲鱼场官方网站>
结头份大树公
264宜兰县员山乡永同路2段203号
员山结头份大树公,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员山乡头分村的茄苳树,被当地人视为神树,传言树下为歌仔戏的起源地。当地传言台湾日治时期时,当地人欧来助农闲时刻常在此老树下自编自唱,以大壳弦、月琴、萧、笛,演出被称为「落地扫」的表演,在当时造成轰动。他还在老树附近的槟榔园,以桂竹和稻草塔盖了一座称为「歌仔寮」的草寮,传授表演技艺给家乡子弟,后学习者日多,于是孕育出歌仔戏的雏形。自2010年开始,居民每年在此树下举行结头份歌仔戏文化节。结头份小区理事长陈聪文在2012年时表示香港、新加坡、北京学者等来此地寻歌仔戏的根,引起居民的重视,决定好好保存、传承。小区也曾与台湾碗盘博物馆、画家林耀堂合作,在此树下举行文创产品的发表会。
紫竹林北后寺
264宜兰县员山乡八甲路4号
北后寺原名「北后宫」,创建于1985年,原先主祀妈祖,后来转而供奉观世音菩萨而改名。紫竹林北后寺与各地常见庙宇不同,以灰蓝泥石主体,搭配暗红灯笼,宁静清幽中带着一股神秘气息,而四周乡村田园环抱,每有信众前来瞻仰膜拜,皆可感受到本寺远离世俗的空灵氛围。寺中所供的泥塑大佛,为宜兰县重要文化古物,大佛整体取材自宜兰本地,所使用之传统技法现已失传,其工法精细、法相庄严,是宜兰县仅存第二尊泥塑大佛,制作工艺与美术均达一定水平,具时代意义,值得保存。
福山植物园
264宜兰县员山乡双埤路福山1号
福山植物园位于宜兰县员山乡与新北市乌来区的交界处,园区内分原生植物区,天然林展示区,水生植物区,哈盆自然保留区(仅供学术研究,不开放)及福山苗园,其位置恰处于雪山支脉环抱而成的盆地中,地形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200公尺之间,总占地面积约1200公顷,幅员广阔为亚洲最大植物园区,自然教育(研究)资源丰富,可谓最佳的生态教室。由于地形丰富,植物园区内物种齐全,植物有七千余种之多,几乎为台湾植物品种的全貌。园区美景虽令众多自然爱好者向往,福山植物园是植物园有别于森林游乐区,为避免涌入过多游客,造成对环境破坏,开放时间、人数和方式有严格规定,入园需提前申请。
望龙埤挑夫步道
264宜兰县员山乡枕山村坡城路18-6号
「望龙埤」又名软埤,位在宜兰县员山乡枕山村湖山小学后处。宜兰员山枕山村,早在数百多年前即因为地形山洪爆发、土石冲刷,在目前大礁溪山麓,自然行成一座湖泊,面积约四至五公顷;因该湖属于山中湖泊,海拔较高,湖水水位是随着雨水量升降,因此湖中水量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,地方耆老则依「风从虎」、「云从龙」之古谚,而取该湖名为「望龙」,祈求云雨滋生,造福苍生。及至民国七十年代,水位降低、水源枯竭,乃至干涸,以致湖底杂草丛生。民国九十年起,枕山休闲农业区成立以后,经地方士绅建议,希望能让望龙埤恢复昔日风采;在农委会水土保持局、宜兰农田水利会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从设计施工、规划督导、斥资经费等,共同挖除埤内积沉泥土,修筑埤岸,增建九曲桥、兴建环湖步道、凉亭、岛屿,广植树木,设置停车场,引取大礁溪之水,施放原生鱼类,使「望龙埤」恢复原有生机,亦成为员山乡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。-数据源:望龙埤志>
养蜂人家蜂采馆
264宜兰县员山乡员山路二段403号
蜂采馆在2001年宜兰绿色博览会展出后,获得参观者热烈的回响,今日已成为全国首座综合产业文化、蜜蜂生态、蜂产品导览之专业性、知识性、寓教于乐的蜜蜂生态育乐展览馆。展馆后方营造一个蜜蜂的自然生态环境,可参观蜜蜂采蜜、花粉的地方,现场并有DIY体验活动,配合专业人员的解说,可以亲自体验采蜜、采花粉的乐趣。-数据源:养蜂人家蜂采馆官方网站>
螃蟹冒泡
264宜兰县员山乡大湖路18-1号
螃蟹冒泡位于员山乡湖东、湖北交界处(此处宜兰河的上游支流所在)。此地为沼泽区,由于泉水自地底涌出时挟带许多空气,间歇出现的气泡,犹如一群螃蟹伏于岸边吐出泡泡一般,故而得名。本区周围,经居民开发,俨然形成一处观光区。游客来此处,可以尽情戏水、享受美食,同时亲自观察这可爱趣味的自然奇景,是夏季亲子旅游宜兰员山乡的热门选项之一。
双连埤浮岛湿地
264宜兰县员山乡双埤路21-1号
双连埤根据调查是在五千多年前源于阿玉山的双连埤溪,经历潮湿现象之后,而形成断头河,堰塞成湖,是台湾低海拔楠储林带的浅湖代表性湿地。浮岛面积约四公顷,台风季节,会自由游走,每次的游走总会为水域里的植物洗牌一次,重新为它们分配领域,是难得而有趣生态奇观。浮岛的组成分子大约可分为5大类型:浮岛基地是以李氏禾为主的禾本科浮动草毯,形成强韧地基,厚约2公尺,水面上1公尺,水下1公尺。马来刺子莞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,以肾蕨为主的蕨类植物,另有大族群的小叶海金莎,宜兰人称「珍东毛仔」,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、宜兰、双连埤的分株假子箕蕨、日月潭蔺、华克拉莎、马来刺子莞、毛蕨族群,其在双连埤浮岛生长环境已特有化,他处不易茁生。